这两年金价的上涨,主要的驱动因素之一来自于全球央行购金。二季度国际金价站上3300美元/盎司后,全球央行购金逐步放缓。不过考虑到“去美元化”及全球央行外汇储备多样化的需求,导致美元资产重新配置,基于这一逻辑,笔者认为,央行购买黄金的长期趋势仍然没有改变。
中国人民银行8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7月底,中国人民银行黄金储备量2300.41吨,环比增加1.86吨,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。除中国以外,波兰央行、土耳其央行等经济增速较高的国家央行在近期也在增持黄金。
从公开数据看,波兰央行成为今年以来最大的黄金买家,二季度增加了19吨黄金储备,不过低于第一季度的购买量(49吨),上半年合计购金67吨。波兰官方黄金持有量目前总计515吨,占外汇储量的22%。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基金在二季度将其黄金持有量增加到181吨,比第一季度末增加了16吨。
土耳其央行第二季度官方黄金储备(央行+商业银行)增加了11吨,几乎是第一季度增幅的两倍,其官方黄金储备总量提高到635吨;哈萨克斯坦央行也在第二季度增加了购买量,其黄金持有量从第一季度的6吨增加16吨,其中6月单月购金6吨,目前黄金储量总计306吨。
捷克央行在二季度购买了6吨,略高于一季度的购买量(5吨),该国的黄金储备总计62吨。吉尔吉斯斯坦央行在第二季度增加了4吨的黄金储备,抵消了第一季度出售的4吨黄金,并将持有量保持在38吨。其他如卡塔尔央行增持2吨、柬埔寨央行增持2吨、加纳央行增持2吨、菲律宾央行增持1吨、塞尔维亚央行增持1吨和约旦央行增持1吨。
新加坡金融管理局(MAS)是6月唯一的净卖家,6月净售黄金6吨,整个二季度净出售5吨。排在其后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央行,二季度减少3吨,德国央行减少1吨。
此外,市场普遍猜测央行购金不单单是披露的数据,还有隐藏购金行为,且远大于披露数据。根据金属聚焦(Metals Focus)的估计和现有报告数据,二季度未报告的全球央行购金量估计约为90吨。从世界黄金协会披露的数据看,央行二季度购金166吨,环比下降33%,这是连续第二个季度需求放缓。虽然这是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季度需求水平,但仍比2010年和2021年的平均季度水平高出41%。全球央行上半年总采购量为415吨,比24年上半年的525吨减少21%,为2022年以来的最低上半年总采购量。世界黄金协会的央行购金数据既有央行披露数据,也结合了其对于央行未披露数据的预估值。
而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央行黄金调查也显示,绝大多数(95%)的受访者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将增加,而43%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黄金储备也将在同一时期增加。值得注意的是,没有受访者预计其黄金储备会减少,所以说,央行购金计划依旧是买入及持有。
笔者预计随着各国外汇储备强劲增长或者金价疲软,可能会重新点燃买盘。从审慎的角度来看,金价的强势上涨,往往会抑制央行增持,二季度央行购金的放缓其实也并不意外,如果价格回调,相信央行购金还将持续。而央行的购金是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持有黄金,远比投机资金更为稳定,这也为黄金价格的上涨提供了更大的基本面支撑。